首页

国产玉足视频

时间:2025-05-29 16:38:08 作者:碳路中国丨辽宁海城:“世界镁都”的绿色智造转型之路 浏览量:54457

  中新网辽宁海城5月28日电 (禹瑞斋 刘禹辰)因“世界镁都”而闻名的辽宁海城,历经粗放发展的阵痛,如今正以一场刀刃向内的绿色革命重塑产业格局。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拥抱智能技术、升级产业链条,这座千年矿都正探索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实践路径。

  这次改变始于对高污染产能的清退。海城一举置换186座轻烧反射窑,转而引入悬浮窑、智能化生产线,并建成全国首个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AI监控系统实时追踪矿石开采、运输、加工全流程,电子围栏划定生态红线,数字化管控让每一吨资源“有迹可循”。

  “2024年,我们通过继续优化投入,并按照省里的要求,做到了‘一矿、一出口、一计量站’,完全实现了菱镁矿山源头管控的目标。”海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君看着菱镁智慧数据大屏介绍说。

海城市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刘禹辰 摄

  12家省级绿色工厂与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拔地而起,多项专利技术填补国际空白。昔日的“力气活”,已蜕变为“拼技术”的技术范例。

  “通过自动化改造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公司的生产效率提升30%,综合节约能耗45%。”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总经理助理范世明指着正在运转的机器说道。

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刘禹辰 摄

  转型不止于技术。海城打破“一炉一品”的单一模式,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镁建材、镁合金等新兴产品崭露头角,防核辐射建材、高端耐火制品成为国际市场“抢手货”,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

  “我们所打造出的防火墙,既隔音、又环保,并且把剩下来的尾矿包括矿渣粉、粉煤灰进行综合利用,使其‘变废为宝’。”海城市大德广消防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付洪伟触摸着镁建材说。

  曾经的“矿山经济”正转向“绿色智造”,“依赖资源”正转向“驾驭技术”,现在的海城正将绿色基因植入城市肌理,辽宁海城的蝶变,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正如海城转型实践所印证: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从来不是单选题。在这片曾饱经风霜的土地上,一曲绿色智造的交响正激昂奏响,为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海城经验。(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舞剧《东方大港》“停靠”宁波致敬“港口人”

一大早,在大沙枣海子,记者见到了阿拉善右旗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刘维斌。他正手持平板电脑,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系统上记录巡护数据。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如何突破技术难关?中国企业紫建电子选择全新的思路:从零开始,研发出叠片工艺硬壳扣式电池,该产品于2016年2月申请发明专利,并于2018年6月取得发明专利授权。在生产工艺上,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实现“同台打擂”。

我国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各地多部门统筹会商加强应对

义乌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有210万种商品发往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吸引超2万名外籍人士常驻。鸡鸣山社区因为距义乌国际商贸城较近,居住着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外籍人士,被称为“联合国社区”。(完)

【百万庄小课堂】秋季花粉期来了 医生:提前用药可有效缓解过敏症状

监测手段在创新,监测数据的质量也将更加有保障。未来,我国将建立覆盖全部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造假的行为也将得到有效遏制。

山东公布2023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

民营经济大市台州是全国再生金属进口的主要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再生金属集散地,该市再生金属产业业务辐射江苏、广东、福建等10多个省份,年回收利用铜、铝、钢等金属产量200万吨以上,被誉为“中国再生金属之都”。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